真正的瓶颈不存在

01b66d5bd17349a801213dea26f5b4我是冯铁,2000年以网页设计师身份进入互联网领域,从业18年。15年与两位好友一起成立了5plus,专注于职业设计师的培养。

5PLUS职业设计学院于2015年创于北京,由北京有时科技有限公司三位联合创始人创建,三位联合创始人设计行业经历总计超过40年。

坚守以“倾囊式教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希望借助自身行业背景及经验,打造国内最优秀的职业设计师培训学院,为设计师提供职业化进阶指导,提高设计师行业价值,为中国设计行业尽一份微薄之力。

5PLUS一直与国内顶尖设计大师保持着良好的互通关系,不定期邀请行业顶尖大师为学员分享经验,提高学员各领域知识面。

2017年 5PLUS学员真实就业率、零基础学员最高年薪占据行业领先地位。

 

文章会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三到五年执行期的设计师一些困惑

第二、设计团队管理的一些简单分析

第三、一些设计规范的内容。

这些观点仅仅代表我目前的一些设计认知,还希望大家能够选择性的讨论。

 

首先来谈一谈三到五年设计师职业发展的一些思考。这个阶段的设计师通常会提出一个关键词叫瓶颈期。所以我们就围绕这个问题来简单聊聊。

 

我目前提倡的设计意识总体上相对理性,可能会让大家觉得这样的设计有点无趣,其实不然。视觉表现上,哪怕是针对同一个设计目标,设计师都可以通过色彩、布局、手法等组合出无穷无尽的设计结果,合理性的加入只是让这些视觉表现不是无端变化,而是有的放矢而已。这在维持你的设计乐趣,维持着你对设计多样性的追求,同时也有设计上的限制条件,也对你的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

设计有简洁,有复杂,有理性,有感性,但不唯一。美是设计的基本价值,在这之上还有理性层,综合一起能让设计无往不利,也让设计变得更有价值。毕竟从细分领域看,我们的设计作品很少是放在那里供人欣赏的,使用愉悦才是我们设计的核心价值。

 

 

【3-5年的设计师“瓶颈期”思考和启发】

三到五年期的设计师,技术层储备充足,很少有做不出来的效果,不需要过度关注软件技能。

大部分设计师这个阶段都处于想法少,手法少的状态。这与从事设计的时间长短有关系。经历不够丰富,参与过的设计类型单一,对设计的多维性,复杂性了解有限。加上无法有效融合自己的想象力与合理性,产出的作品,完成度就不会太理想。出现这种情况,大部分设计师就觉得自己遇到了瓶颈,无法突破惯用的设计方式。

举个例子,假如我现在是一个UI界面设计师。完全可以去观察大量优秀的平面作品,从平面作品中汲取一些排版信息、空间信息,甚至美观性的一些信息。随后做思考和移植。极有可能帮助你打破这个原来的僵局啊,比如说你一成不变的一些设计习惯。有没有自己的作品带来一些新的视觉变化,你会因此而兴奋,会有成就感。久而久之,便会完善自己的多维思考能力了。

 

真正的瓶颈并不存在,这也仅仅是每个设计师都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哪怕是频繁设计同一个类型的方案,你的设计速度都会有所提升,你的设计能力就在变化,只是这种体会不如视觉呈现那么直观而已。如果这让你非常困惑,我们可以尝试用些方法加速渡过这个阶段。

1、设计环境的变化

 

你困惑并无从下手解决的最大因素是设计上的惯性,感觉自己一直在做差不多的方案,变化少。简单的途径解决,比如更换工作环境

更换工作环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打破单一,熟悉环境下所养成的设计习惯。一直从事某种特定行业或种类的设计服务,很容易形成固定设计手法与思考方式,让自己变得困惑,焦虑。设计师有职能细分,却不受所服务领域的限制。当服务类型发生变化,可以督促你从别的角度思考设计问题。

 

如果之前一直从事游戏类设计,你的设计习惯一定趋向复杂,这可能是设计目的决定的,也是受众喜好决定的,复杂设计并没错。当换个环境去服务商业客户或互联网产品时,这种重视觉形式就要有所控制,顺势可以开始思考其它的设计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帮你实现变化。

针对每个不同行业的设计服务一定有区别,需要你用更匹配的方式完成设计目的。这种环境引起的变化能帮你积累设计手法多样性,到成熟期以后,这种积累就会形成系统,你就会更自信并设定更高的目标。如果运气好,进入流程与设计要求较高的团队里,你的眼界会得到迅速提升。

 

眼界,能决定你目前阶段所追求最高目标,也能帮助你完善审美观。慢慢接受审美的多样性,复杂性,甚至矛盾性。

 

提升眼界,就是提升自己品味的过程,每天这个行业都在产出更好的设计、方法和逻辑。不停欣赏与体会这样优秀的设计,能让你树立好的审美观,正确的品味,无所谓目前能做到多少,但你必然会追赶你认知的最好。保持眼界提升对设计师异常重要。

提到眼界,就必然要提到设计师普遍现象,“眼高手低”。

眼高手低通常用在贬义环境,但设计师职业有行业特性,职业生涯里,绝大部分时间都处在品味超出能力的阶段。是不可避免的现象,既然这样,我们不如坦然面对自己的眼高手低,至少,比眼低手低要好些。请大家不要担心早中期的眼高手低问题,至少你还知道什么是好的,有方向可以追赶。

2、跨域

这个时期的设计师有足够的能力产出标准型作品,所谓的行活儿,模板活儿。那意味着对于某种细分设计,你是熟练的。所谓瓶颈,也可以通过跨细分领域来尝试突破。UI界面,就可以从平面作品中汲取排版信息,空间信息,甚至美观性信息。做一些简单的移植,这可能会帮你打破僵局,为自己的作品带来一些新的视觉变化。久而久之,你会从更多的细分领域吸取到能量,逐渐完善自己的多维思考能力。

通过细分领域你会发现,这些部分除去特殊的客观使用环境与设计参数,他们是可以互通的。

三五年期的设计师,了解更多领域非常必要,让其它细分领域的设计手法为你的领域创新或服务,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打开站酷,behance和追波等平台,各种细分的优秀作品都看一看,你不用看的很透彻,但一定会有一些形式让你眼前一亮。可以让你移植到自己的细分领域里,你就会体会到这种跨域带来的成就感。

 

如果以上两种方法你都不能立刻使用,也可以先从自身入手。

有瓶颈感的设计师在进步的积极性上一定很强烈,但缺失的往往是推翻自己当前认识的勇气。这是受当前的设计环境所影响。有效的方法是从已经存在的设计里寻找可能,把之前完成的设计重新审查一遍。如果只是抱怨,维护原有的设计认知不去改变,那所有都会是徒劳。

 

有效的解决办法是用同一个设计目标,练习多种实现方式,这种设计训练能让你理解设计的多维性及可能性。前期想法不够多的时候,可以从局部变化开始。

当然,并非是一个圆点从黑变白那么简单。可以先打破一些自己擅长的部分,比如色彩的使用,比如点线面的布局方式等。

需要注意的是,整个过程必须保证设计目的被实现,这是根本。如果设定目标让你的多样性练习受到了阻碍,你可以开放些,随意的既定目标,通过以下几个训练方式:

 

1)低纬度训练

假想简单的目标,开放设计。这种设计通常没有准确的目的,由于目的是模糊的,对手法上的限制就减少了很多。你的设计想象力能得到最大范围的发挥,能锻炼你的设计灵活性。整个过程都在完成最基本的视觉形式训练,过程中一定要暗示自己不能使用已经用过的方法。

 

2)中纬度训练

将已经存在或上线设计进行改版,找到自己能发现明确可以调整的地方进行改动,强迫实现结构,色彩,排版上的差异,但这个难度比低维训练要高,你同时要考虑设计目标的实现。

 

3)高纬度训练

重新整理做过的设计方案的目标,分出轻重级别,将跨域手法或创新手法与设计目标推到更集中的位置,与众多同类设计进行强制差异化。

 

04年的时候,我做过一些类似的练习,给自己规定每天输出一个练习稿,毫无目的,这就是低纬度训练。过程中,我能肆意进行手法上的变化,因为不用为目的负责,速度会很快,这个过程能锻炼手法多样性。

 

 

【目标性与合理性进阶】

如果上面这些对你来说已经很熟练,就要开始思考设计目标的重要性,设计目标就是我们设计的最终目的,放置一个点,一条线,一个面,都需要有合理的可推敲过程。

不要根据自己的设计习惯以及个人喜好来设计作品

其实就是设计合理性的起点,当作品中的每个元素都经得住这样的推敲后,它将变得极度合理,设计推动过程变得极为容易。作为设计师,产出这样的作品你会更加自信,自在。

1、品味

 

当你觉得自己的设计没有变化时,主观上是你的设计品味趋于平稳,客观上是你无法打破原有设计习惯。尝试接受一个事实,告诉自己,你今天所认可的设计,明天一定会被推翻。这样的状态让你更容易接收到外部的设计信息,敬畏设计的多样性。

 

2、习惯性设计案例

例如:中英混排与错排

如果自己足够细心或在眼界上进行补充,就能发现,目前的顶级品牌视觉,绝不会做这种本末倒置的设计。针对中文用户,必然先考虑感知效率,阅读效率,使用效率。不要在毫无目的情况下放置英文,这并不会让设计显得高级,之所以你这么认为,是认知不成熟导致。

而电商设计群体的上层意识,决定了这些年轻设计师的走向,他们更容易有趋同性,第一来源与更符合目前认知的设计欲望方向,第二他们都有几个喜欢的细分行业领军人物,这种现象非常危险,会大大延长他们的进阶时间。所以,特别希望在电商设计细分有影响力的设计师,能突破那些不太成熟的认知点。

我的中英混排与错排,出现在03年-- 06年,甚至因为这些让我得到了很多不该有的认可与设计知名度。不得不承认,当时我们这批设计师,在这方面做了很多不好的示范(删除了站酷的设计作品也是出于这点考虑,早期的作品太不成熟,会影响很多年轻设计师),或多或少都影响了一些年轻设计师,如果他们正是目前电商设计核心观点的布道者,我会感觉非常愧疚,很抱歉。

但是我也非常希望你能关注到今天的我们对设计的再次拆解、分析,以及那些理性的部分。

如果设计在解决问题,请思考放置英文在解决什么问题,甚至有很多错误单词,很多小到看不见的英文。

文字的核心功能是阅读,所以你得明白,中英混排与错排在很大程度上都在影响用户阅读核心信息,他们是错的,是视觉垃圾,是反用户体验的。

 

3、创意性与“小把戏”

创意性在设计端的定义至少有独一无二这一条,仅仅把一条横线变成曲线,这不在创意层,我也不太支持设计师反复提到原创。大部分我们完成的设计,都来源于已经存在的一些手法,只是稍作移植调整而已。这不是原创。我更不能接受很多设计师打着原创的幌子,为自己设计上的不足遮羞。

《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这本书 简单易懂,逻辑清晰。尽管案例老旧,但所有界面设计师都应该仔细研读,了解并使用里面提到的设计方法。站酷也编著过一本《设计中的逻辑》,不妨一看。

 

 

【团队中如何沉淀和丰富自己? 】

设计师的职业规划与针对性的关注要点;职业人的天花板都相对比较清楚。

设计师正常的职业轨迹,执行设计师>设计经理>设计总监>产品VP或CDO。

 

1、专业性;

与同级别设计师比较,你一定要有专业上的突出能力,这才能让你成为设计管理的备选人。

如果设计的广度了解不够,你也可以精专于某一个设计类型。晋升后,你的专业能力能帮助团队的其他成员提升,保持团队的设计作战力。退一步说,如果你擅长的并不是专业能力,却成为了设计管理者,你的沟通力一定很出色。那就务必保证自己的眼界足够。这能确保你的指导意见是方向准确的,团队成员的接纳度也会更高。

 

2、沟通能力;

沟通力分对外与对内,对外沟通力主要体现在对需求的解读上,对设计的推动上。通常一个结构里如果没有特别突出的专业人才,公司会首选哪些沟通力较强的人晋升。

 

设计管理的核心并不是执行优秀的方案

具备好的沟通力,就能更精准的拆解需求,传达给执行设计师,用更快的速度解决设计问题,也更容易达到数据上的预期。对外沟通还涉及到设计的推动,能精准解读设计方案,让需求接受并认可该方案是最优选择。

对内的沟通力主要体现在与执行设计师之间的设计反馈上。输出准确、有道理的设计意见给执行,确保方案与需求的匹配。这需要一定的理性逻辑。

设计管理切忌输出模糊的意见,“这感觉不对”、“这不好看,你再想想。”、“沉浸感不够。”等等,执行设计师听完无法有效落地。

举个通俗的例子,“这个颜色要改成红色,用灰白色不对,因为这是春节专题”。这种反馈设计师容易接受,容易达成设计共识。思考为什么不对,想方设法如何更好。

3、主动寻求机会;

如果你是团队里经验较为丰富的设计师,应该主动要求或暗示你的leader,你想成为小型项目对接人。你的角色不是单纯的管理,也不是执行,通过这种方式,能了解对接需求时的注意事项,也能验证很多自己的想法是否成熟,了解项目流程。

没有对接经验时,你应该注意观察平时leader的一些管理方法,沟通方法。如果没有高阶设计管理者为你提供参考,只能选择试错的方式进行。过程中你会遇到前所未有的压力,这能让你对责任变的敏感,也不是坏事。

 

4、设计的客观分析能力;

随着介入管理工作的深入,你会越来越注意设计的理性输出。对自己的设计系统建设很有好处。对内审核,对外推动都会变得越来越顺畅。无论对内对外,设计都可以拆分成四个维度:

1) 色彩(色彩选择的来源,舒适度,字色等等)

2) 构图(banner,头图,loading,闪屏等等)

3) 布局(节奏与点线面安排)

4) 合理性(目标匹配性,扩展性,舒适性,前瞻性)

 

以上维度,涉及到的可见单位,都有为什么,全都拆分讲解(小到一条线,字体,字大小等,大到整个版面浏览节奏)。

避开谈美观性,因为太抽象。美观性是复杂的、多维度的,甚至有时是矛盾的,带有个人标签。尽量在设计沟通中避免这个问题,与设计目标匹配度不高,并且毫无逻辑。

大部分受众无法感同身受你说的美,也有很多时候跟你对美的判断恰恰相反。纯粹的美不需要解释与强调,他们通常只有一个WOW。

5、扩展眼界;

无论是执行力出身,还是沟通力出身,眼界都是一个设计管理者必要条件。

对流行视觉要有所了解,对设计中的为什么要有更深刻的解读。

设计管理不仅仅是收发邮件,将工作分配给设计师就行。中层管理一定要关注团队的设计质量,没有眼界做衡量,你就无法保持团队在行业里的前瞻性。当然也无法提供有推动力的设计反馈意见。

 

6、设计的决策能力;

设计方案的输出很可能是多角度,侧重不同。作为设计管理者,要能有效果断的做出选择。这在设计项目的中期反馈很重要,选择后将精力集中在final类型上全力推进。这样才能确保设计效率高,质量好。

 

【建立设计规范储备知识】

 

设计规范的核心作用(早期视觉规范与现行规范的差异性)

设计规范是设计规则的总结整理,呈现出一个可指导、可遵循、可延续、可扩展可视化的设计文档。是团队设计文化输出的重要利器。

设计规范不是简单的整理自己的设计参数。比如你做了一个距离,它是10,然后又做了距离12,把这个标注出来,这叫标注不是规范。

严格意义上的设计规范实际上是比标注更统一更有规则的一套文档。你要解读为什么距离是10另一个12,他们能不能统一成10?实际上这就是一次标注变成规范的过程,也就是规则统计。所以规则是设计规范的核心工作。

宏观上对内统一,对外区分;

简化,优化,纠正执行错误;

管理与合作变得容易。

 

 

1、设计规范的现状与注意节点

设计规范不是简单的整理自己的设计参数。规则设定才是核心工作,你需要一套严格的规则,能将所有视觉元素按照相应的级别嵌套在里面。但又带着一定的扩展空间,为设计师提供可变化范围。

中期设计师需要提前关注自己设计方案的一致性问题,同样的级别,同样的分割,你的样式与距离要保持一致,这样才能输出规则。

针对单独界面随时在变化的距离参数、样式参数都无法完成一致性,在其他设计师介入后就很难进行扩展设计。这看似简单,但遵循起来却有点难,很多时候为了某个独立的效果,你会纠结样式与一致谁更重要。答案是一致性更重要。

从用户目标上讲,他来访问你的界面不是在体会你自己感动的设计变化,相反,他更关心不变化,变化就意味着新的学习成本,对体验是伤害。

设计规范不是一成不变的,有存活期,当视觉语言发生巨大变革时,就要及时更新。如果设计资源足够,一年一变是比较稳妥。设计规范也有抽象部分,用来规范公司设计产物的整体走向。比如干净,清晰,不杂乱。抽象规范通常由设计leader传达,在审核设计方案时进行指导,维持公司设计文化的统一。抽象规范存活期很长。

还有一些小型项目或者专题类的设计是不需要涉及规范,因为存活期太短,给他设定规范是没有意义的,但可以从框架上类别上进行一些规范。

2、设计规范的原则

1) 统一原则

必须项,对齐原则,内容区原则,距离原则,字体,字色,级别原则,都属于统一原则部分,在大量的情况下都不得违反。一旦更改,必须提请相关负责人进行确认。

 

2) 复用原则

好的设计规范,规则一定可复用,在编写时,就需要你对设计可能发生的变化有很好的预知性,提前屏蔽极端情况。在新增设计需求时,仍然能不脱离框架与参数,很好的安排内容到框架里。

 

3) 扩展性原则

扩展性,是在规范内给设计师提供的变化空间,来应对不同的设计需求。一个标题,可以多大?可以多小?有什么规律?

设计规范的样本与整理文章很多,大家可以按照以上原则进行梳理。小型项目与专题类设计,只需遵守抽象规范即可,客观规范没有书写意义,因为这些界面的存活期很短。

本页面最后更新于 2020年10月27日 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