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PLUS学院冯铁专访:想拓展设计师职业寿命,我有些建议送给你
如果你是UI小白,抑或在UI行业中迷失方向、不知所措,我希望你看完全文,冯叔的话一定对你有所帮助。
冯铁是站酷的老朋友,我们都亲切的称他“冯叔”。上次采访冯叔是六年前的事儿了,当年正是UI设计特别火爆的时候,一晃六年过去了,这两年UI这股热潮似乎冷却下来了。但冯叔在UI行业的风采却不减当年,对UI行业这两年的变化,冯叔直言“冷却下来,也许是好事。”在他看来,行业的进步大多来自优胜劣汰,筛选出一批更优质的UI设计师才是行业稳步发展的正确走向。他深信那些更有信心、积累和思考能力的设计师会继续深耕,会为行业的下一次变革带来新的动力。
2000年,冯叔进入互联网行业,2015年创办5PLUS UI设计培训机构,是拥有7年培训教学经验、12年团队管理经验的资深UI设计师。如果你是UI小白,抑或在UI行业中迷失方向、不知所措,我希望你看完全文,冯叔的话一定对你有所帮助,没有虚言,7年培训积累,20年行业积累沉淀的经验都在这儿,一起认真听冯叔开讲吧。
站酷奖作为一个关注设计价值的综合性商业设计奖项,旨在“发现与提升设计的价值”。第三届站酷奖(2020)有幸邀请到冯铁担任评审,希望能在其评审的助力下,选拔出兼具商业价值,美学价值,社会价值,人文价值的杰出作品。这是由惠普Z系列冠名的第三届(2020)站酷奖评委系列专访的第七期,让我们走进冯叔的讲堂,探寻UI设计的价值。
站酷网:半路出家,转行学UI的设计师,通常对于UI最大的误解是什么?比较薄弱或者缺失的认知结构,能力是哪一块?
冯铁:宏观上看,初级设计师最难消化的部分是设计的目的性,无论是不是半路出家,设计初期,大部分设计师都很难找到视觉呈现与解决问题之间的平衡点。这跟我们的学习途径、眼界和意识都有点关系。视觉呈现在任何设计细分中都有非常多的方式,初级设计师很容易陷入呈现的方法上。原因是色彩,表现手法等往往是一个设计师首先关注的,被吸引后,就会围绕这些核心进行拆解,以期获得新的知识。这种太表面的模式很难观察到设计呈现背后的目的性。作为一名设计师,视觉的呈现显然是重要的,这是天职,但这仅仅是一名设计师最基本的工作。所以想提醒初级设计师,将设计的目的性宏观化,不仅要好看,还要直接,便捷。这能帮你快速的判断哪些东西该有,哪些是多余的。
站酷网:冯叔给我们做过两期高手座堂,作品点评非常细致中肯,很多设计师表示非常受益。您的点评按照6个维度来评价一个作品,能否详细说一下这6个维度的标准?达到什么样的标准就是你认为的好作品?
冯铁:美观性,界面赏心悦目,干净纯粹,色彩合理,有鲜明品牌特征或目标特征;
基础项,美观性是设计基础,也是设计师永久追求的,如果受限于自己的经验值无法进行客观判断,在初期阶段要保证自己的设计不丑,因为丑往往是很明确的。在单一维度,唯美不需要讨论,她的认知产生是瞬间的,所以当你还需要跟别人解释你的作品有多美时,我建议你冷静下来。所有人必须清楚美观性是有个人喜好特征的,受众层也如此。设计初期,我非常建议你关注基本美,而不去奢望美的有多动人,在受众的目标性里,通常不包含感知你的设计有多美,比如界面。很多设计师都在早期投入了太多精力去讨论自己的东西有多美,容易导致你的设计失去真正的目标。
目标性,界面所承载的目的与解决的问题核心清楚明确,元素使用目标清晰;
选择的呈现方式具有明确的目标性,一个点,一条线,一个面都有明确意图。文字轻重,大小,粗细,有层级,有必然。视觉手法的选择符合既定目标特征。目标性不模糊,说不清为什么的尽量少或者没有。很多初入行的朋友,过于追求自我喜好与认定,很容易被自己喜好的某种手法吸引在强烈的自我意识下推动,忽略了设计的受众目标,这让设计作品看起来非常刻意,做作,受众使用过程中也不知所以。需要注意的是,美观性通常不在目标性中,因为她属于设计基础。通俗点讲,一件作品满足不了基本美,不用谈及其他,没有讨论价值。
舒适性,适合长时间浏览,空间及色彩舒适,位置合理;
空间使用合理,界面中的每个元素间都做到合理空间要求。色彩的使用位置,面积,方法,对比度等,满足舒适要求。分割清晰。字色满足层级需求,同时保证阅读性。空间是设计的重要维度,涉及到的可见元素几乎都有空间要求,由小及大关注这部分,能协助你提升设计气质。
易用性,寻找与操作流畅,便捷,无歧义。学习成本低;
不使用混乱及模糊方法做呈现,包括交互方式。我们很多时候会因为视觉呈现需求及创新要求而弱化了易用性,这些呈现可能实现了视觉上的区分或交互上所谓的“创新”,最终却导致用户的学习成本增加,识别速度变慢,操作速度变慢,响应变慢,这都违反基本用户体验原则。
扩展性,有规范特性,同时涉及到迭代的内容,增减与删减简便;
在产品运营过程,我们的设计规则制定,视觉呈现方法,在既定原则下都要有意识的预留可扩展空间。适应性越强的规则,扩张性越好。这包括了你的色彩使用,文字规范,布局规范等。
创新性,在基本目的完成度足够的情况下,改善并提出新的视觉形式,交互形式等,并可以发展成可推广的手法。
创新性是设计的高纬度要求,目的是完成品牌个性及区分。建议刚入行的朋友把这部分放在末端,把前几项做深刻,再考虑。很多优秀的设计本身跟创新性并没有关系,但一定维持了清晰,干净,好用的基本原则。我一般都把创新要求设定为职业生涯的顶端,对创新的定义也比较个人化,不是独一无二的设计,我认为不在创新讨论的范畴。而我们常见的设计,几乎都满足不了这个基本定义。
站酷网:你怎么看待模仿和借鉴?如何正确地从好作品中去学习?
冯铁:借鉴几乎是每个设计师都要做的事情,无论是本体系的借鉴,还是跨域借鉴,与模仿之间的差异是可见度高低。可见度低,我们越难发现通性,借鉴的表现越好。可见度高,我们很容易看到来源,可以归纳为模仿。让我们比较困惑的是,如何避免可见度过高,变成模仿。将自己的设计目标拆分的更详细,在优秀设计中寻找最匹配的部分做衍生。如果设计中的人物动态比较符合你的目标,你可以借鉴他的骨骼,衣服,人物刻画的手法,色彩,都可以不一样。你甚至可以去影视作品中借鉴人物动态。而且你要相信,大部分你认识的优秀设计师就是这么做的。
还有一部分设计师,刚入行的时候,特别喜欢追求所谓的“原创”,我想提醒你,我们当然喜欢看到你能力到达这个级别时进行创新或原创设计,但我们非常担心你为了追求这部分,不停的做出无法使用,甚至“丑”的设计。“原创”是设计的高纬度要求,如果宏观的看,第一个画线性icon的人,是具备创新性的,因为足够优秀,它会逐渐形成手法,被广大设计师应用。所以,你会因为不够原创不去绘制线性icon么?设计,大部分来源于传承,包括很多优秀的设计。
站酷网:能够进行教学的人,是更擅长去总结自己的知识体系的,那么关于如何培养自己的总结能力,构建知识体系方面,您是否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一二?
冯铁:我们的知识储备过程是筛选过程,其实大部分设计知识都是四面八方积攒来的,未必是自己的。知识分享在当前非常无私,每天都有大量的相关内容出现。所以知识体系本身我觉得不具备个人价值,其中重要的部分是,在不同的环境与目标下,这些知识有些对,有些错,有些能用,有些不能。个人知识体系的搭建价值在于,你如果是个很有经验的设计师,这些知识被你筛选过、验证过,在传递与使用过程中,会更有针对性,更有落地性。从宏观到微观,把你认知到的,大到色彩体系,排版体系等,小到字体字号,依次展开,就能有一个知识树。未经试验的设计知识,请谨慎分享。
知识体系也有迭代更新要求,当大环境变化时,要能及时关注并试验其结果。
站酷网:冯叔经常接触年轻的设计师,你被问得最多的问题是什么?当代年轻设计师的迷茫和焦虑的问题集中在什么地方?和你年轻时遇到的问题一样吗?
冯铁:跟我年轻时不太一样,我们当时的成长环境跟如今大不相同。我是做互联网设计的,整体环境在当时都是起步阶段,学习比现在艰难些。当时也没有站酷这类专业平台进行设计筛选,这导致我们这代设计师花了更长时间试错。很多知识体系都不成熟,没人可以告诉你如何更好,也没有太多经过验证及沉淀的知识。
客观的说,现在年轻一代设计师的成长效率比我们那代要快太多。起点很高,大量有经验的设计师带着入行,少走了很多弯路。
我被问过比较多的问题是关于设计想法的,很多年轻设计师都会问没想法怎么办?这又要回到创新,借鉴的部分来讨论。借鉴也分层级,低层级别人的影子很重,高层级几乎不可见。别把设计想法归在“从零到一”范围内,你会自在一些。时间久了,积累多了,方法就多,拆分重组的可能性就越多。有些设计师认为想法是学习来的,其实想法是积累的。你觉得自己没想法,就是看得少,做得少,借鉴的层级低而已,这不是影响你成为优秀设计师的阻碍,你还年轻,时间会帮你。
站酷网:90后都已经30岁了,初代互联网设计师都已步入中年,距你了解,最早成名的网页设计师,UI设计师们都还在设计行业吗?转型了吗?
冯铁:转型的有一些,大部分还在设计行业。
国内职业设计师的寿命如果受到环境影响,应该指的互联网领域。我猜这与各大公司进行人员精简有关,很多设计师觉得超过30岁以后不知该何去何从。既不是管理,又无法在执行上拥有不可替代性,新晋设计师起点高,技术超越变得越来越难,甚至很多技能老设计师根本不具备。基于此,想把自己的职业寿命变长,给大家一些建议。
1 保持宏观
老设计师有经验加持,面对设计问题能提出更有效的方案。设计问题并不是单一的,目标可以变得更宏观,而不是把问题核心集中在视觉上,把战线变长。比如配合产品策略的设计形态如何才能有更好的表现,这往往需要更有经验的人参与。设计目标也不在是把某项目做的“好看”,关注数据,关注结果,关注推动。当你把这些加在目标里,一切问题都更有挑战,难度升级。在执行的客观优势上有体现,职业寿命延长。
2 保持客观
这是年轻设计师面临的难题,他们很难在短期适应“非喜好”问题。你要更客观,尽量摒弃自我喜好,目标明确,关注易用性,这本就不是一个拼手法的年代。
3 保持跨界
中年设计师的焦虑来源于未来,对职业发展,岗位发展看的不够清晰。发展到某种程度,跨界就称为必然,培养自己的整合能力,开始尝试思考产品的问题,运营的问题,甚至技术的问题。这样,你的职业路线不会受限于执行端,更宏观。这种设计师是稀缺的。
4 保持前瞻
设计成熟带来的问题是突破性。保持自己新鲜的视角,闲暇时走一走,逛一逛。眼界决定了你的最高成就,单纯从设计上讲,我们也有很多空间值得探讨、实验、落地。
5 保持多元
设计的手法是千变万化的,但你看一眼就了解它的核心。而沟通与领导力通常是不可见的,很多中年设计师都缺失,他们在执行上已经轻车熟路,不愿意或不擅于沟通。这对你的职业发展没有好处,学会沟通,善于观察,善于拆解需求的真实意图。如果你实在没办法让自己懂得沟通,那么也很难在执行深度上再进一步。所以你得清楚,不说话,不爱与人打交道,这无关于你的性格,这将影响你的执行深度。
站酷网:对面临职业转型的设计师,你有什么建议?怎么做好自己的能力及职业评估?
冯铁:职业转型有跨行或执行转管理等。职业转型应该是你成熟阶段进行,如果是跨行,希望先寻找距离近一些的行业,比如视觉设计师转产品或交互,我觉得是不错的选择,你的视觉体系认知已经非常成熟,在过程中积累了很多横向打通的内容,你对体验有了解,对交互有了解,对产品形态有了解,对功能使用有了解,甚至对技术开发的难度也有了解,转型对你对公司都可能是非常好的一次机会,也许会碰撞出新的想法。
如果是从执行端转到管理岗,希望看到更多双线并行的设计师出现。大部分设计师的职业发展轨迹都是执行力>沟通力>领导力>推动力,有一部分平时不太关注沟通力,到了职业转型时就会有阻碍。管理岗位与执行岗位的关注点也不太一样,宏观层,重沟通,重日程,重推动;微观层,重细节,重前瞻,重体验。
站酷网:根据你观察,疫情是否影响了今年的职业培训市场和就业环境?设计师应该如何应对周围环境的变化?
冯铁:大部分行业都受到影响,这会导致所有岗位的就业缩紧,设计也不例外。从设计培训行业上来说,影响还是蛮大的,大家的流动性受到了限制,很多线下培训日子都很苦。环境变化的可能性太多,给不了具体的有效建议,单从岗位环境来说,你要成为细分领域不可替代性较强的人力,专业性极强的设计师应该感受不到太大的环境影响。
站酷网: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设计趋势分析文章。你是否有看到过比较认可的趋势解读? 当下哪些趋势是值得我们捕捉或者追逐的呢?
冯铁:趋势性文章有一部分好处是里面前瞻的内容,可以帮助我们进行一些储备,在其他环境因素可支撑时,落地实现。设计手法趋势分析或解读我确实看的不多,我习惯从落地项目上观察可能的趋势。大部分设计手法趋势分析都是设计师编写的,这可能是他从各种平台,资料上进行再次解读整理,不一定有很好的代表,多是猜测或设计师喜好整理。这跟融合了技术的趋势文章不太一样,大部分技术性文章的发布实验成本较高,功能的实现是经过落地的,代码被跑通并功能得到了实现,也有数据做支撑,可信度与落地性都有保证。而纯视觉的趋势往往实验成本很低,以效果图为准,设计师达成共识就认为这是趋势了,这不是设计最终的样子。设计想落地时我们要考虑的不仅仅是设计平台上展示的样子,手法,或技术,我们还要考虑硬件性能,软件环境,交互性,敏捷性,体验性等,这让手法趋势的可落地性变弱。手法趋势文章也容易导致大部分设计师忽略设计的实现是针对目的进行的,盲目追求趋势,这不是理性的设计师。手法类的趋势文章,不太建议成熟设计师过度参考,手法是为目的服务的,不同目的,手法上就有区分。设计永恒的趋势是对目的或体验的推进更深入,更便捷,如果是落地项目的设计趋势总结,我个人非常建议深刻阅读,当设计目的或场景与趋势相同,又有硬环境做支撑时,可以使用这些更有前瞻性的方法。
站酷网:站酷奖的主旨是,发现与提升设计的价值。在你看来,设计的价值体现在何处?为了更好地提升设计的价值,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冯铁:我更关注互联网产品型设计,在这个细分体系,设计价值一定与用户相关。用户是否用起来更容易,更流畅,更舒适?这是产品型设计价值体现的核心。有些设计对于便捷,清晰的表现还不够,用户会迷惑,甚至需要尝试,失去设计价值。
站酷网:你怎么看待站酷奖?希望在站酷奖上看到什么样的作品?
冯铁:作为一个集中了全国优秀设计师资源的平台,站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来推动行业进步。站酷奖涉及到的设计细分非常多,应该长期办下去,为行业提供更多精彩的具有典范性参考意义的作品。希望本届站酷奖涌现更多理性,同时具备前瞻思考的设计,给我们提供指引。很期待,对我来说,这是非常好的学习机会。
关于站酷奖
站酷奖是一个关注设计价值的综合性商业设计奖项,由中国人气设计师社区站酷网创办于2017年。以“发现与提升设计的价值”为宗旨,旨在颁发给各个设计领域中同时具有商业价值、美学价值、社会价值、人文价值的杰出作品,发现优秀的创意&设计,并依托互联网建立自由交流和沟通的机制,探讨设计在当下如何赋予生活和商业更多价值,如何改变未来生活的形态,提升设计在全行业中的价值占比。
评审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李永铨、大迫修三、杨明洁、辛向阳、毕学锋、颜小鹂、高少康、刘耕名等19位国内外超强评审阵容助力评审,确保对作品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价和导向,期待入围名单中看到你。
欢迎围观站酷奖官网:https://awards.zcool.com.cn/